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随州法云禅院佛阁钟铭1083年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三、《长兴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湖北省随州市
天封大狐,襄汉之胜。
粤浮图之宫,独雄于东南,法云院乃其歧出者。
元丰七年,其徒庆琏师建佛阁于院之西壖,栾栌三因,重橑翼舒,下俯阡陌。
中庐杭以轨钟,方将剂金锡,规良型,以为欋杀揆怒之巨声,求予以鸣其于。
予时谪汉东,寓于是院,睹其经始。
既斲不日,则岌乎买汉矣。
曰:伟哉,佛力乎来夫!
其合山川之美灵,以成就官貌,则其伟观巨丽不待召而有,此无足穷者。
抑知夫钟之所寓夫道者乎?
夫钟者,里居类处,则以为发朝棷夜,群游族食之节。
其声有疏有数,则心术寓焉。
其为法,初日速声四十九发,以四十九功德拯三畏业。
次非速百四十声,以百四十不共法为出世閒因。
后经八万四千声,普收八万四千尘劳,极未来际。
或曰,声之远闻者不过数里,其久不过兼刻,而曰拯三途,出世閒,极未来际,得非过与?
是不然也。
有生之类迷丧本体,奔趣流识,妄现山川国邑,空有美恶一切诸相。
相起为境,则有大小、远近、多寡、古今、久速一切名色分量,睽其完体,惟照所对。
于是圣人以其不可思议神智力缘,建立法明,振提冥谬,无穷方便,遇事指途,因此声根,乃揭二炬。
初终则为久速之声,有所拯者利于远,有所待者利于久。
久速境也,以幻境法,顺接级缘,中閒久速皆非,迥无可名。
不坏声尘,直指非相,群相齐泯,寂用遍含,声体一贯,非自耳得,复何远近久速之有哉?
异斯道者,乃其自障,非法有妄也。
纵未能反源会体,以力缘故,亦获世报。
何也?
凡所谓三超六类,下逮天地国邑、草木虫豸之悉,一出于有生之妄识。
以其霿蔑颠愤之妄见,尚能缔结宇宙,沦翳实果。
外道幻法,亦能上淩禅境,下轫风持。
况不思议神智力缘之所建立者哉?
其为道也,非可以理喻,以言其为法如是而已者,是之为铭。
铭曰:
众生法性无有边,是故钟声无有边。
众生法性无有量,是故钟声无有量。
非声非闻离根境,具千二百圆功德。
以此闻根妙法身,普施十方作佛事。
第一速声四十九,速拔二界沈沦苦。
初终后际一念空,罪如风如电火。
第二非速百四十,显示诸佛不共门。
非速非久破二边,语言不摄离名相。
八万四千经久声,舒长为接未来际。
众生不尽声不尽,此声非断无最后。
我今开此观音门,无凡圣情咸得入。
此声无碍遍河沙,以河沙遍此声故。
即声即法即众生,更无众生闻声者。
了知声相常寂灭,惟一真心含法界。
释宗密禅源诸诠序 唐 · 裴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三
峰禅师集禅源诸诠为禅藏。而都序之。
河东裴休曰。未曾有也。
自如来现世。随机立教。
菩萨间生。据病指药。
故一代时教。开深浅之三门
一真净心。演性相之别法。
马龙二士。皆宏调御之说。
而空性异宗。能秀二师。
俱传达摩之心。而顿渐殊禀。
荷泽直指知见。江西一切皆真。
天台专依三观。牛头无有一法。
其他空有相破。真妄相攻。
反夺顺取。密指显说。
天竺中夏。其宗实繁。
良以病有千。药生多品。
投机随器。不得一同。
虽俱为證悟之门。尽是正真之道。
而诸宗门下。通少局多。
故数十年来。师法益坏。
以承禀为户牖。各自开张。
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
情随函矢而迁变。法逐人我以高低。
是非纷拿。莫能辨析。
则向者世尊菩萨。诸方教宗。
适足以起诤后人。增烦恼病。
何利益之有哉。圭峰大师久而叹曰。
吾丁此时。不可以默矣。
于是以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
融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
振纲领而举者皆顺。据会要而来者同趋。
尚恐学者之难明也。又复直示宗源之本末。
真妄之和合。空性之隐显。
法义之差殊。顿渐之异同。
遮表之回互。权实之深浅。
通局之是非。莫不提耳而告之。
指掌而示之。嚬呻以吼之。
爱软以诱之。乳而药之。
忧佛种之夭伤也。腹而拥之。
念水火之漂焚也。挈而导之。
惧邪小之迷陷也。挥而散之。
悲斗争之牢固也。大明不能破长夜之昏。
慈母不能保身后之子。若吾师者。
捧佛日而委曲回照。疑曀尽除。
顺佛心而横亘大悲。穷劫蒙益。
则世尊为阐教之主。吾师为会教之人。
本末相扶。远近相照。
可谓毕一代时教之能事矣。或曰。
自如来灭后。未尝大都而通之。
今一旦违宗趣而不守。废关防而不据。
无乃乖秘藏密契之道乎。答曰。
佛于法华涅槃会中。亦已融为一味。
但昧者不觉。故涅槃经迦叶菩萨曰。
诸佛有密语。无密藏。
世尊赞之曰。如来之言。
开发显露。清净无翳。
愚人不解。为之秘藏。
智者了达。则不名藏。
此其證也。故王道兴。
则外户不闭。而守在戎夷。
佛道备。则诸法总持。
而防在魔外。不当复执情攘臂于其间也。
呜呼。后之学者。
当取信于佛。无取信于人。
当取證于本法。无取證于末习。
能如是。则不孤圭峰劬劳之德矣。
失调名 其十八 五台山赞十八首 唐 · 敦煌曲子
 押萧韵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五色云里化金桥。
大悲和尚把幡招。
有缘佛子桥上过,无缘佛子逆风飘(佛子。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子。)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八)
潭州东明石观音1103年 北宋 · 释德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东明寺
长沙马氏时,一夕东城雉堞间光属天,达旦不灭。州人按其处,有石卧古井旁,半为土所吞,其色青莹。相与发之,即大悲观音之像。挹水灌沐,妙容慈相忽然显露,如莲花之出泥。大众欢呼爱慕之极,又如婴儿之见母。于是建寺号东明,初以律兴。馀百年,民恃以为福田。元祐初长老迁公以禅易之,未几弃去。今海禅师沩山来,宴坐于室,不蓄粒米,倚此像以饭四方来者,崇堂邃宇又加丽焉。余闻菩萨之悲愿于浊恶世,一切众生之用处,化身为鱼米,为肉山,以足其欲心。今夜半光耀,乃其一戏,遂与无穷之众,园林花观饮食卧具充足耶?谨拜手稽首,对像说偈曰:
大悲智光本无碍,于一切处常发现。
岂特夜半瓦砾间,始复烂然上霄汉。
此邦众生共胜业,时节成熟故如是。
譬如日月行虚空,水无秽洁皆照临。
灰沙若沉波自寒,圜影于中迥殊特。
稽首妙智光世音,是娑婆界真教体。
应机而现为说法,信心起处说法竟。
我今见境得成就,亦同音闻获圆通。
六根迟速虽不齐,要是一精明所现。
我知暗相不能昏,与彼心精遗闻处。
众尘隔越妄分别,常真实中无是事。
死生之变尚不改,岂有根尘乃能蔽。
愿令持此妙法门,于此刹土为佛事。
一切声色热恼中,与众生作清凉处。
皈命救世大悲者,愿赐威光加被我。
令我获无作妙力,令我亦名无所畏。
令我具无碍辩才,令我入一切种智。
我及一切诸有情,皆如观音得自在。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
眼禅师画像赞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石门文字禅》卷一八
士之学,必有功名之羡。
方其锐于立也,平居议论,展拓所畜,若可以唾手而取。
及其临事,能卓然不外其言者盖鲜矣。
岂天下之事,论之必易而成之必难也哉?
盖中人之情,喜荣乐而厌劳苦,惟其如此,故其志不足以经远。
功名,难事也,劳苦易厌者也。
遭易厌之劳苦,而取难事之功名,又非上智之姿,而成之鲜,盖亦无足怪者。
《传》曰:「志者,事之竟成也」。
士之不足以知此,故疑眩败亡如此。
眼禅师,志于道者也。
初,人视师目有重瞳,其贵不可言。
师大惧,因昧其目选,遁岩石间,如祸之在己。
呜呼,从事于功名者,咸以荣乐劳苦为异,而忻恶交战于胸中。
禅师从事于道,故不知荣乐劳苦为异,而得掷于身外。
自非真诚以大悲智为众生依者,畴能及之?
吾故仰其风,而恨异世不得与之游,乃为之赞曰:
森森禅林,公特秀出。
轻世急道,不可跂及。
遗风至今,秋霜烈日。
我初瞻像,再拜稽首。
一室严冷,如虎方吼。
嗟余寡助,乃生公后。
忍视大法,陵夷末运。
奴婢小人,利欲迫窘。
冀公一吒,脑破胆陨。
呜呼公乎,再见无由。
冗欀方炽,何时云休?
愿起公死,从之以游。